长安区委政法委(综治办)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来源:         日期: 2014-12-03 14:30:53

  从2010年至今,我区被市连续2年确定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工作中,我区牢固树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要部署,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负责,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固本强基,健全网络,依法管理,规范建设,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注重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矛盾化解、环境优化、平安创建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一、项目立项完成情况。截止目前共确定创新项目50余项,完成3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

  1、在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上,我区重点完成了三大项目:一是探索建立居民生活区网络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生活区宝石小区建立居民事务管理服务站,招聘5名工作人员,并为他们配置了环卫服装和警盔警棍等,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使之成为小区治安防范、矛盾排查调处、环境卫生治理的责任主体。在有物业管理的和平路社区,探索建立“明白人理事会”,目前,“明白人理事会”正式挂牌运行以来,全方位开展综治宣传、文娱活动、红白喜事的办理、矛盾化解、防范巡逻、隐患整治等工作。截止目前,共调处矛盾纠纷11起,帮办红白喜事3起,排查治安隐患6起,开展宣传活动5起。居民事务管理服务站和“明白人理事会”两项创新项目媒体关注高、社会反响大、上级部门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社区居民给予了高度赞扬。二是加强三级综治维稳机构建设。区开展“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平安长安”活动,为每个街镇拨付建设经费5万元,建设高标准街镇综治维稳中心,整合综治维稳力量,实现一口(接待窗口)、一办(综治办)、一庭(调解庭)、一所(司法所),一条龙服务,使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问题不上交,大事小事不出镇(街道)。高营镇代表我区接受全市观摩团参观。西兆通镇中心接访照片在《河北日报》刊登,《河北日报》第一版以醒目篇幅报道了我区综治维稳中心建设的情况,青园街道综治维稳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落实“三联单”制度,被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三是成立长安区流动人口(新居民)服务中心。长安区流动人口(新居民)服务中心由区人口计生局牵头承办,于2011年7月开业,国家、省、市计生委领导莅临指导,西宁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考察团观摩参观,人民网、中国人口报、河北日报等14家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矿区、新乐、正定、辛集等兄弟县市学习经验。中心主体服务面积80平米,财政投入40余万元,整合资源统一办公,明确了入驻的16个部门工作责任。中心编印了工作手册、服务指南、公开信、服务卡,宣传卡等,制作了宣传幻灯片。中心的成立,为探索政府主导、政策推动、社会参与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模式树立了样板。据了解,月底省、市两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现场会将在我区召开。

  2、在强化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体系建设上,我区重点完成了二大项目:一是建好人民调解队伍。由区司法局牵头,政法部门和各街镇配合,建立由党政主导、扎根群众、覆盖基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队伍人员信息库,今年在区政府西院成立了长安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专家服务团,并下设调委会,招聘离退休法律工作者三名,分别是袁树海、郑玉镜、胡光辉,组成调委会,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专家智慧,全力调处区域内疑难纠纷、热点矛盾,接、转、办法院立案前的各类民事案件,承办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区领导交办的案件。专家服务团的成立将大大提升社会矛盾化解效能,充分整合调解资源,实现与相关职能部门有效衔接。对于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综合协调功能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拓展司法调解的有效途径。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创新和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解决机制,在区法院成立了专门诉前调解和快速裁决机构,在高营、西兆通、南村三个镇聘请已退休的人武部长、人大主席担任人民陪审员,将法院的审判工作与人民调解无缝隙对接,减少诉累,最大限度地化解了矛盾纠纷。

  3、在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上,我区重点完成了二大项目:一是加强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服务管理。为加强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扶工作力度,首先,为建北、青园、河东、广安、育才5个办事处新招录帮扶协管员5名(工资从社会管理专项资金列支),司法局对他们进行了为期2天的岗前培训,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相关业务报表填送等知识。为防止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5名专职协管员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对5名社区矫正协管员工作情况及发挥作用方面进行调研看,此举深受各街镇司法所欢迎,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其次,由司法局牵头,在长安区就业局成立了社区归正人员培训基地,在鑫达润滑油厂建立了安置帮教帮扶基地。二是成立长安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区社工办投资5万余元,由区卫生局牵头,专门选聘8名有资质的心理专家组成专职队伍,在区医院成立心理咨询室,深入11个街镇为居民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深入4个政法部门为政法干警开展心理疏导,深入95个村(居)为心理疾患人员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助治疗,搭建关爱扶助的平台。

  二、长效机制建立情况。我区以两办名义下发了《长安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长安区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要求各部门、单位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文刚任组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会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晋,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勇,副区长白金旗,区政协副主席黄书房任副组长,区直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政法委(综治办),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二是实行立项管理。全区社会管理创新近两年来涉及六个方面近50个项目,青园、建北、跃进、谈固、高营、兆通6个镇(街道),公安分局、法院、司法局、计生局、卫生局、民政局、妇联7个部门是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力求细化项目方案,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和综合试点建设,探索总结项目建设和试点单位成功经验。三是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区社工办按照区总体方案要求,对重点创新项目建立“五个一”推进模式: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区级领导挂帅、确定一个区直部门牵头、制定一套工作方案、组建一个专门班子负责、落实一项财政配套支持资金,做到领导、经费、政策、人员保障有力,实施项目化运作,工程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区社工办负责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检查工作进展进度,指导创新工作健康高效开展。区直各部门、各单位强化了逐级分包督导责任,定期调度,加强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力度,加强对各项工作指导检查,确保各项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三、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应该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整体工作部署,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但从目前取得的成效来看,较兄弟单位我们有领先,有亮点,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鉴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事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央和省、市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委、政府,特别是县(区)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资金支持上应建立常效保障机制,对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应该纳入财政预算。

  2、有些部门、单位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仅满足于完成上级确定的项目,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缺乏通盘考虑和长远的打算。

  3、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需要各部门、单位认真研究规律特点,明确方向重点,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各职能部门缺少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存在“瓶颈”。

  几点建议:

  1、经社工办探讨确认成功的项目,由项目组织部门负责,落实与市有关部门和“十二五”规划对接,并将重点创新项目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如居民事务管理服务站、明白人理事会、帮扶协管员、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专家服务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项目,应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解决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形成长效保障机制,确保长效运行。

  2、经区社工办确定的项目,其完成情况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应该和综治工作实绩一样,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3、建立专兼职社会管理队伍,结合我区综治工作实际,参照计生、民政等部门的做法,按公益岗位待遇,由区财政保障,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协管员的名义,为各街镇及社区配备社工岗位(即综治协管员),建立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活力的社会工作队伍,成为化解社会矛盾、排查治安隐患、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有生力量。

稿源:    编辑:张鹏宇
相关稿件:
主办单位:
备案序号:冀ICP备09024425号-27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 x 768 分辨率 /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