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灵寿县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灵寿县 >> 县区要闻

灵寿县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责籍管理机制

2015-05-27 15:57:1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基层防控能力,灵寿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实施了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责籍管理机制,通过联系群众标准化、服务群众责任化、群众议事制度化和民主评议常态化,进一步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架实了干部服务群众桥梁,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工作背景

  1.党群干群关系日渐疏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党委、政府的执政方式也不断改变,村官住乡、乡官住县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办公条件的改善,好多工作都通过电话、网络完成,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的直接接触越来越少,相互了解与信任程度不断降低,党群干群关系日渐疏远,不利于党执政根基的持久稳固。

  2.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反映。由于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信任,群众的一些困难和诉求不愿向基层干部说,觉得说了也没人管或者管不了。因此,一些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压抑积累,一旦激化就会形成进京、赴省、到市上访甚至群体访。基层群众逐级有序反映诉求的意识不高,给县级信访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3.基层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灵寿县是山区县、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地理环境并不优越,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在农业生产、个体经营、就学就医、外出办事等各个方面都不便利,也给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

  4.基层党员干部缺乏有效监督。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形式较灵活、人员流动性较大等因素,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约束力度相对较小,党员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不高,甚至有个别干部“上半天歇半天”、“上午喝茶看报、下午关门睡觉”,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很容易对党委、政府产生不满情绪。

  二、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背景和问题,灵寿县坚持“固本抓源”的思路,从密切干群联系入手,通过实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责籍管理机制,有效改善了党群关系、增进了相互信任、疏通了民意渠道、强化了监督制约,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维护和谐稳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1.把联系群众标准化,全面了解民情民意。从当前来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不够、互不信任。为进一步密切干群联系,增进相互了解,灵寿县明确提出把密切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人际关系作为党员干部的政治标准,要求乡党政主要领导熟悉掌握全乡各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半以上党员、五分之一以上村民的基本情况;乡机关干部熟悉掌握所包村“两委”班子所有成员、全体党员和三分之二以上村民的基本情况;村“两委”成员熟悉掌握本村所有村民的基本情况;每一名农村党员联系五户普通群众。同时,对各级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落实情况建档立案,由群众评议,保证党员干部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真正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

  2.把服务群众责任化,及时解决民忧民难。群众的疾苦长期得不到关注,是引发民怨民愤的重要原因,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制定《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责籍表》,从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生产劳动帮助、日常生活帮扶、公益义务劳动等4个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为每一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情况建立责籍档案,要求党员干部从所联系群众的收入来源、健康状况、需求诉求等18个方面填写《联系群众民情登记卡》,并按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帮扶服务工作,积极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截止目前,已有2700余户、1.2万多群众的具体情况入表建档,各类帮扶服务行动正在有序开展。

  3.把群众议事制度化,充分保障民权民利。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回应人民期盼,灵寿县积极将执政理念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把扩大群众对重大事务的知情、参与权和监督权作为新形势下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在乡、村两级建立群众议事室,全面推行群众议事活动日制度。乡(镇)将每月5-8日确定为乡(镇)党委书记与“两代表一委员”定期谈话日,保证乡(镇)党委、政府在重大决策、计划、事项出台时能够倾听到群众意见,保证决策和执行符合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村级将每月1-5日确定为群众议事活动日,由乡包村干部结合村“两委”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地、一项一项地研究重大村务活动,确保群众权利得到有力保障。

  4.把民主评议常态化,准确掌握民心民愿。为充分了解党员干部能力水平和人心向背,灵寿县将民主评议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对每一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都由下级或群众来评价。对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每季度由乡(镇)所辖各村推选3-5名群众代表和党员代表组成评议组开展评议;对村级党员干部,每季度由本村群众代表和乡机关干部代表组成评议组进行评议。评价结果按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分档排序,并填写操行评语,年终向社会公布,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登百姓门、知百姓情,听百姓话、办百娃事,分百姓忧、解百姓难的积极性。

  三、主要成效

  1.转变了干部作风。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责籍管理制度推行以来,乡(镇)机关党员干部走读的少了、住宿的多了;吃喝群众的少了、服务群众的多了,见到信访群众躲着走的少了、主动帮助解决的多了,跑机关单位的少了、进村入户走访的多了,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

  2.密切了干群关系。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责籍管理制度推行以来,乡(镇)机关干部共入户走访3300余家,化解矛盾纠纷220余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余件,协助办理婚丧嫁娶、子女就业、病人就医等各种事项180余项,组织义务劳动30余次。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显著提升,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

  3.破解了发展难题。广大机关干部在入户走访群众、协助群众办事、帮助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与广大群众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前因群众不了解、不支持而搁置的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土地买卖等都取得了较大突破,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

  4.促进了社会和谐。在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过程中,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信访隐患和历史遗留问题,帮扶救助了一批特殊困难群体,感化转变了一批思想偏激、对社会存有敌对心理的重点人员,团结互助、相亲相敬的民风重新回归,社会和谐氛围显著增加。

关键词:基层,治理,群众路线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灵寿县
主管单位:中共灵寿县委政法委员会    灵寿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序号:冀ICP备09024425号-27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