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找村委 找村委“没”纠纷
在赞皇县许亭乡北水峪村的李某和邓某是多年的邻居,长久以来和睦相处。李某家在街道的西面,地势较高,邓某在街道的东面,地势较低。为了自身行走方便,李某在未经邓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做主将两家共同行走的街道垫上了厚厚的土石。这样土石将邓某的房基掩埋,出水不便,并且屋内常年潮湿,影响居住。在李某的房跟前还长着一棵老槐树,由于长势旺盛,树枝已经将邓家的一大片房顶遮盖,给邓某家的夏秋晒粮等日常生活问题造成一定影响。 李某的所作所为极大地损害了邓某的利益,为了不再忍受李家的侵害,邓某便在两家所走的街道中间栽了一棵胳膊粗细的梧桐树,直接导致李家出入困难。 李家出入不便,就要刨掉邓家所栽梧桐树,邓家闻讯赶来,上前阻挠,并且叫来了儿子和亲戚帮忙助阵。李家见势不妙,也喊来了亲戚助威。一场因垫路引起的打斗即将上演。乡镇干部和村干部闻讯赶来,在得知矛盾的来龙去脉之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解两家都各自让一步。但是事情却不像村干部想得那么简单。虽然暂时将俩家打斗的阵势压下去了,但邓家坚决不同意将土石去掉,而李家也丝毫没有将梧桐树刨走的意思。 之后,邓家多次向村委会反映只要李家将土石拉走、大树去除,自己也会将所栽梧桐树刨掉。经村干部多次协商,李家就是不同意对方的意见,还振振有词,说村干部偏袒邓某。之后,李某还在亲戚的鼓动下到乡政府理论,乡镇干部结合村干部又数次调处,李某就是不承认自己有过错。雨季到了,邓家也着急了,眼看着自家的房屋地基将被水淹,就到乡里反映,在乡镇干部调处期间,又到县里上访。长久以来的怨气使邓某失去了理智,扬言村干部如果再解决不了,自己就要到省里上访,省里解决不了自己将用武力解决…… 该村调委会主任赵二国深知矛盾的主要过错方在李家。就带领几个村干部放下自己手里的农活,跑了李家跑邓家,还将两家的多名长辈拉到一起商量对策,让两家的长辈各自做两家的思想工作,这中间还结合乡镇包村干部多次深入两家想法设法解开各自心头的疙瘩。5天过去了,10天过去了……,事情还是没有任何进展。农历八月十五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村干部赵二国突然想到李家在外读大学的儿子李某强肯定在家。“说不定在孩子面前李某会退让一步……”赵二国这么想。晚上12点多了,赵主任的身影还在李家的房间闪现,赵二国特意将李家在外读大学的儿子等全家叫到一起,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语重心长地对李某说:“咱们在村里住着不是一年两年了,谁是什么样的人心里都清楚得很,今后还要住上好几十年,咱们的后辈还要在村里继续生活,为了这点儿小事儿伤了和气是小事,关键是村里的其他人怎么看?”“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称,咱们也得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不是,如果每个人都为自个儿活着,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李家儿子插嘴说:“爸爸,赵主任说的在理,咱就听赵叔叔的吧!以前我在村里真是觉得抬不起头来,总感觉有人在身后议论咱家……”沉默许久的李某开口了:“赵主任,赵主任您啥也别说了,我知道是我有错在先,明天我就让我的儿子将土石拉走,决不让你再跑第二遭……” 事情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得到了圆圆满满地解决。邓家房屋上的树枝全部被李家主动去除,久违的太阳照在了邓家的房屋。邓家栽的树在第二天不见了踪影,一条崭新的带着泥土清香的“康庄大道”呈现在了李邓两家的中间…… 专家点评: 此案中村民有纠纷、有矛盾首先找村干部解决,这是最正确的选择。调委会成员经验丰富,熟悉群众,解决起来得心应手。上访、殴打、斗气有时不会有好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这真是“村里纠纷小事多各退一步邻里和”。 调解技巧: (1)巧用时间。该案中巧用“八月十五”的机会,往往团圆的机会调解更能做到恰到好处。 (2)巧借亲人的力量。本案中,赵主任动用了各自的长辈并且在李家上大学儿子的面前调处恰如其分。很多群众会在亲人面前觉得“无理搅三分”只会让自己颜面扫地,得不偿失。 (3)感人的态度。赵主任一直到晚上12点还继续坚持耐心调处。耐心、真心、诚心彻底打动了调解对象。 |
关键词:李家 干部 村干部 两家 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