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无极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无极县 >> 政法文化

冬日烟火香

2021-01-11 12:30:5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田恩忠

  记得小时候农村很少有煤炉子, 一般冬天取暖就靠扒火盆儿,把燃烧后做饭的余灰残火,特别是玉米瓢、豆棍、木头劈柴之类的放在胶泥做的烤火盆里取暖。老太太、老奶奶们围坐在一起,掐草帽辫、纳鞋底、纺线线,边做活边讲笑话,其乐融融,让冬季的日子富有生机,那种草木燃烧的香味在屋内弥漫,氤氲着乡村独有的地气。

  乡村的夜晚是宁静而嘈杂的,小家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等着上窝。老人们最关注的是烧炕,把锅灶里填满杂草和枯叶,连炕洞里也塞上柴草,不让其有明火,而且暗火慢慢地燃烧,烟囱上整夜炊烟袅袅,就是为了让土炕不凉。有时放两块红薯在死灰中烧熟,那红薯皮焦瓤嫩,吃起来香甜可口,而草木香的烟火味儿萦绕不断,炊烟飘忽不散,是乡村最动人的风景。

  我记得上小学时,冬天要轮着值日生炉子,需要自己从家中带劈柴或棒子瓢子的,早晨迎着刀子刮脸般的寒风,穿着草鞋,踩着咯吱咯吱作响的雪,每个脚印都有一段故事。那时候生炉子是头等大事,因为上课前必须保持教室内没有烟薰人呛人。当时粮食和柴火都紧缺,记得我有个同学李树岩,他家三代都是木匠,他就把家里的劈柴和刨花带到学校里,给同学们生炉子提供方便。把刨花做引柴火,劈柴烧旺了再放煤饼子、煤球,很快炉火就燃烧起来了,红蓝色的火苗一窜一窜的,教室里暖洋洋的,同学们心里也是热乎乎的,都夸李树岩是学习雷锋的好榜样。烟火香是乡村文化生活的记忆,也是飘浮在天空的诗行。

   时过境迁,如今的沟旁路边长满芦苇、蒿草蓬蓬勃勃,柴草再也没有人捡拾了,秸秆收秋时就已还田,不再是主要燃料。新农村建设步速提升,讲究街道整洁干净,连柴草堆都没了踪影,回到故乡也难见炊烟弥漫了。岁月如歌,悠然远去,家乡都接通了燃气管道,农村做饭都用上天然气,既便捷又干净,而且都享受政府补贴。老百姓说,真暖心啊!

   天蓝蓝,水清清。人们适应了没有炊烟的乡村,家家窗明几净,没有烟薰火燎的蒸腾,除却了鞭炮笼罩的年味,却丰富了农村文化氛围。乡村冬日的烟火散去了,但散不去的是儿时的快乐,忘不了的是不变的乡愁。行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就让那段关于烟火的记忆,永留在心吧。(作者单位:沧县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石家庄市

相关新闻

主管单位:中共无极县委政法委员会    无极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序号:冀ICP备09024425号-27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