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室枫采—文苑篇】老贺的答案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的诉源治理工作,将法官工作站(室)打造成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前哨站”、为人民服务的“连心桥”、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助推构建“三下三进三联动”诉源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现开设【站室枫采】专栏,记录各站室、包联学校院领导,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等构建“三下三进三联动”诉源治理工作体系、践行“枫桥经验”的感人故事、逸闻趣事、工作点滴等,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今天推出第3期“文苑篇”《老贺的答案》——邯邰人民法庭负责人 李苗。 老贺的答案 初春的暖阳毫不吝啬的照在新乐市邯邰镇东岳村的土地上。 最后一把白石灰均匀的洒落,宅基地的边界笔直而清晰,笑容爬上82岁的陈老汉那张沟壑分明的脸,特邀调解员贺津香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老贺原来是邯邰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一辈子操心的都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2023年,办完退休手续的老贺一身轻松,终于可以歇歇了。老贺打算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好圆了年轻时的江湖梦。突然接到新乐市人民法院的邀请,老贺愣了愣。原来,新乐法院为践行“枫桥经验”,着力构建“三下三进三联动”诉源治理工作体系,在乡镇设立“法官工作站”,在辖区每一个行政村设立“法官工作室”,让法官下沉到社会治理最前沿,普及法律知识,参与群众矛盾化解。老贺有着数十年群众工作经验,邯邰镇政府向法院推荐了他,经过层层筛选,法院选聘他为驻站特邀调解员。了解完工作性质,老贺毫不犹豫地走马上任了。终究是离不开这片热土。 对于法院推送的每一个案件,老贺都投入了无数心血,调动各种资源参与调处,遇到专业的法律问题,老贺便向驻站法官、法官助理请教,每次都能得到耐心细致的指导。几个案子办下来,老贺不仅成就感满满,法律知识也增长了不少,再做起群众工作来,除了乡规民约、道德情感,也可以从法律层面来剖析问题了。 为了探寻破解执行难的新思路,2023年底的一次院党组会议上,新乐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于伟杰提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提议,将申请执行的案件在立案前推送法官工作站(室),委托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限期内调解失败转执行。质疑的声音是有的,执行难是全国法院面临的难题,依靠调解员,能行吗? 能行!老贺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82岁的陈老汉有件闹心事儿。陈老汉在东岳村有一处祖宅,年久失修逐渐破败,儿子长大成人后,在村南申请新的宅基地成家立业,陈老汉也就从老宅搬走了。近年来陈老汉发现,北邻宁某将自己的院墙拆除,在宅基地上堆放红砖、杂物,并种起了树木。陈老汉前去质问,宁某称宅基地是自家祖宅,其爷爷在世时租给了陈老汉,自己不过是收回使用而已。双方沟通不畅,起了冲突,村委会几次调解未能成功。陈老汉一纸诉状将宁某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宁某返还其侵占的宅基地。新乐法院审理后认为,陈老汉提供的宅基地清理登记表等证据足以证实其对该宅基地享有使用权,而被告宁某未对自己主张提供任何证据,最终判决被告宁某清理宅基地上的物品,将宅基地返还陈老汉使用。但被告宁某并未主动履行判决确定义务。陈老汉迫不得已,只得向法院递交了执行申请书,新乐法院在立案前委托老贺进行调解。 2024年元宵节刚过,老贺就交了一份满分答卷。“李庭长,陈老汉的执行案子我调解好了。春节前我两家都跑了几趟,腊月27宁某终于松口了,说愿意腾清宅基地。大年下我没好意思去,过了正月初五我就去催他了。初七那天,我看着他们清走了堆放的砖垛,找来买树的商贩砍了院里的树木,我们约定了时间划定宅基地边界,灰撅一钉白石灰一撒,这就算执行完了”,老贺说的云淡风轻。 “您可是帮法院解决了大难题啊,您是怎么做到的?”邯邰法庭负责人李苗法官问。 “也没啥,无非就是多跑几次,多沟通,再加上同理心呗”!老贺说,看完法院推送的资料他心里就有了底,当事人他都认识,两家人是啥情况他门儿清,谁家儿子干啥的,谁家儿媳妇娘家是哪个村,儿媳妇的哥哥们哪个经商哪个体制内哪个说话有分量,他如数家珍。“打蛇打七寸,调解也一样。找准切入口,找对能做主能借力的人,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始于1963年的“枫桥经验”,主要内容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对于法官来说,当事人的信息仅仅体现在诉状、执行申请书当中,而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贤耆老、德高望重者来说,他们或她们,是生活在身边的鲜活的生命。法官走出去,乡贤请进来,正是石家庄市法院系统着力构建“三下三进三联动”诉源治理工作体系的有力法宝。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