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乐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乐市 >> 政法风采

【文苑】第二故乡

2024-04-15 11:24: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晚上梦见带妻子去了大学的校农场,撅了一根细长的树苗拖着在大田里行走,闯入眼帘的是当年读书时去过无数次的果园、农田,满满的都是青春的样子。出来的时候大门没有开,折返后寻了一个小侧门出来。随后来到昌黎的街上闲逛,到了吃饭的时候,想再品尝一次记忆中的“赵家馆”的饺子。寻找饭馆的路上,担心走错,就打问路边一个正在营业的饭店服务员,服务员竟然说不知道。我想可能因为同行是冤家吧!又问了一个就餐的人,这个人点点头,意会我走得对。路上又经过一处文物地,然后就醒了。梦中的情景与实际还是有差距,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梦境中竟然还有几位现在的同事一起出现,我想大概是梦境的想象和现实的有关吧。

我是1990年大学毕业的。参加工作后,出差曾经坐火车路过昌黎,因为学校就在铁路北侧边上,每次都计算时间,贴在车窗边看一直牵挂的学校:一次是下午,一次是晚上。下午路过那次,列车进入昌黎境内,就看到了四年大学期间乘车都能看到铁路北侧燕山山脉那独特山形的大山。列车驶出昌黎站后就看到操场上学弟学妹正在上体育课。晚上那次,看到夜幕中深紫色静谧的校园轮廓,如同梦境,满眼都是思念。这份深情和惦念,只有在那生活过的人才明白。现回想起来,离开学校三十多年了,但对学校感觉,没有一丝改变。

2008年夏天带着妻子回过一次学校,是86届同一专业两个班同学组织的一次同学聚会,参观了校园,当然,也参观了在学校东部的校实验农场。由于当年正在开奥运会,各地都安排得很紧张,本来要去学校在秦皇岛开的新校区参观(毕业后建的),但由于各种管控,加上大家单位里都有事,就草草结束聚会,没有去爬当年上学去过无数次的县城北边的碣石山,也没来得及去吃当地的名吃“赵家馆饺子”。

可是在我意识中,毕业后好像不止一次回过昌黎——那就是做过多次的梦。在梦中多次出现自己一个人返回昌黎,到牵挂的校园、县城的街道、县城北边小山转转。每次都留有遗憾,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去全部想去的地方。好像还都是乘火车回来的,梦境中乘车的情景和现实一样,感觉亦真亦幻,觉得还是牵挂学校的那缕思念之情。

大学开学典礼上,老师称这里将成为你们的第二故乡。当时还不懂这句话,毕业后多少年,才明白原因: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第一次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地方。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有更多更大的自由空间,与之前学校教授的知识不同,大学更多的是教授方法,教你学会独立面对,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到目标和方向,学会自主、自信,是独立思想、人格的成型期。在这一过程中,与来自各地一群和你智商相近的人共同学习、生活,有学习的记忆、生活的碰撞,有点亮梦想追逐梦想挥洒汗水的历程,于是有了伴随终生的友谊、友情、激情,成为最好年华里最绚丽的印记,惟其如此,终生难忘。那些朝夕相处四年的大学同学,毕业之后,虽然同处一个省,但分散回各地,绝大多数相隔较远,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再相见就很难,留下的就是思念——对人对校园对青春对初心的回忆。对于学生而言,一生中离开家乡最长的时间可能就是在外求学的这段时间,就像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一样,大学校园堪称永远的第二故乡,成为人生不可磨灭的永远的记忆。大学期间,国家开始推行身份证制度,于是,我的身份证是昌黎县号段,让我有了第二故乡的身份。

大学毕业之后,昌黎就成了“第二故乡”。无论人生有什么际遇,那个人生之梦开启的故乡一直都在;实际上,虽再也回不去了,但我们也从未走出去。

关键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新乐市

相关新闻

主管单位:中共新乐市委政法委员会    新乐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序号:冀ICP备09024425号-27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