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忍辱负重换来心服口服
当遭到当事人爆粗口辱骂时,人民调解员是否应该忍辱负重,继续开展调解,使矛盾不再激化扩大,直到彻底化解矛盾?鹿泉区人民调解员杨玉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 2024年3月19日,鹿泉区三调联动综合协调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杨玉海接到一起民事诉讼庭前调解案,这起案件的不同寻常之处在这场跨省借款纠纷中借款双方没有立下任何字据,沟通难、举证难、调解难。 经了解,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赵某借给鹿泉区李某5万元,口头约定两年后归还。当时出于朋友间的信任,且又是通过支付宝转账方式付款,因此双方并没有立下任何借据。两年后,赵某向李某多次催要欠款未果,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李某偿还欠款5万元及利息1000元、法律咨询费1500元,共计52500元。 要想成功化解矛盾,杨玉海首先需要破解三大难题,一是当事人相隔千里,沟通不便;二是借款没有字据,证据缺失;三是当事人已经做好对簿公堂的准备,情绪不稳。对此,杨玉海经过充分准备,采取了“电话沟通、微信调解、隔空释法、远程解纷”的方法,不怕麻烦、不惧困难、不惜浪费自己的电话费,苦口婆心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摆事实、讲友情、释法条、明道理,终于促使李某同意一次性偿还赵某5万元,但不同意支付追加部分,恳求调解员再与赵某协商。而赵某在听到李某仅打算归还本金的说法后情绪异常激动,在电话里竟然爆粗口大声辱骂调解员杨玉海,“你能调就调,不能调就别狗拿耗子,没空听你瞎扯淡,这事没得商量。”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缓和矛盾、化解纠纷、消除隔阂是人民调解员的神圣使命,即便是挨骂受辱也要坚持正义,依情依理,依法依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杨玉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忍着一肚子的委屈,平静了一下情绪后又拨通赵某的电话,用和蔼的语气说:“小伙子,看你诉状上的出生年月,我比你大二十多岁,论年龄我应该是你的长辈。我当调解员并不欠你什么,你咨询律师还需要法律咨询费呢,我们调解员不收取你任何费用,在对方没有借据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你追讨债务,你却出言不逊,这样做你不觉得亏心吗?”在杨玉海耐心劝导下,赵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杨玉海道了歉,并对李某做出了让步。 在杨玉海的不懈努力下,历时半个月的调解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当事人双方各让一步,达成和解,既平息了怨气,又重续了友情,皆大欢喜。远在内蒙古的赵某对人民调解员忍辱负重为群众化解矛盾的精神心服口服,打来电话连声称谢。可敬可佩的人民调解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每一次调解成功都来之不易,人民调解因平凡而伟大。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