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青诉风华丨青年干警的逐光之路(一)
青年恰似萌动生机的春芽,像破土而出的劲竹,如初露锋芒的正义之剑。青年干警是法院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肩负使命,心怀热忱,以专业为笔,在审判一线书写担当。奔波于城乡街巷,为百姓排忧解难;伏案于卷宗之间,守护公平正义。为展现他们在“如我在诉”理念下的奋斗历程,我们特开设“如我在诉?青诉风华”专栏,一起听听属于他们的青春之言…… 刘宇 作为一名元氏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我深知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如我在诉”,意味着要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审视每一个案件。在执行工作中,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条文的严格执行,更要深刻理解当事人的处境与诉求。每一个执行案件背后,都承载着当事人的期待与焦虑,可能是生计问题,可能是家庭纠纷,亦或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只有将心比心,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难处,才能在执行过程中更加人性化地处理问题。 耐心与沟通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执行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当事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情绪激动的情况。这时,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细致地解释法律和政策,用平和的态度去沟通,往往能缓解紧张的气氛,为解决纠纷打下良好的基础。记得有一次,一位被执行人对执行措施产生强烈抵触,经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内心的顾虑后,我们针对性地调整了执行方案,最终得到了他的理解与配合。 “如我在诉”还提醒我们,执行工作不仅是法律的执行,更是温暖的传递。在执行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司法的形象。保持公正廉洁的同时,用温情和关怀去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这对于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沈凡 作为一名参与民事审判的槐阳人民法庭法官助理,“如我在诉”始终是我参与案件审理的行动准则。它要求我在辅助审判时,既以法律为标尺,又以同理心为纽带,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时,当事人因家庭琐事剑拔弩张。我并未急于分析法律条文,而是从情感出发,耐心劝慰,最终夫妻两人重归于好。这个案件让我深刻体会到,司法工作既要有法度的刚性,更要有人情的温度。在整理证据和卷宗时,我也总会想“如果我是当事人,这份文书能否再简化些?这个流程能否更便民?”正是这样的自省,让我在协助法官草拟文书时,既坚守法律底线,又努力让判决书的说理更温暖易懂。 司法不是冰冷的逻辑推演,而是有温度的价值判断。我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初心,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既做定分止争的“法律工匠”,更做传递法治温情的“心灵桥梁”。 霍蓓瑶 身为法院法官助理,“如我在诉”四个字重若千钧。它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时刻的警醒。每次翻开卷宗,都像推开一扇通往当事人世界的门,那里有生活的跌宕、权益的纠葛。 “辨法析理、胜败皆服”,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们就要在查阅一本本卷宗,和当事人一次次交谈中,查清事实,释法析理,不仅要跳出纯粹技术性的逻辑判断,更要追求让当事人感受到实质公正的裁判方法,将矛盾抽丝剥茧地找出来,以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善良,努力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在司法征程上,我将以“如我在诉”为指引,秉持公正与善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