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外的光,有些比阳光更早醒来
清晨五点,考点外的街道空旷寂静。 民警偶尔弯下腰,检查井盖的边缘; 或者站定,抬头望向围墙的角落。 这份关于平安的答卷,在大多数人醒来前, 已一笔一划写在了考场外的晨光里。 地图上的“行军线” | 深夜会议室里的灯光与记号笔 高考前连续三天的深夜,会议室里都灯火通明。 一张张考点及周边地图铺满了桌面。 “这里是家长聚集区,需要硬隔离带,预留应急通道。” “这里是施工路段,提前三天协调停工,确保大巴车顺畅。” 高考保障小组成员们手指划过的区域都是他们提前两周,步行、开车丈量十几遍标记出的风险点。 “平安,是算出来的,更是走出来的。” 部署图上每一个红圈、箭头都已化为考点外民警脚下踏实的足迹和清晰的路标。 那盏深夜会议室里的灯,是考场外第一束亮起的光。 车窗外的“同行者” | 大巴车前那抹移动的荧光绿 载满考生的大巴车缓缓驶出校门。 车厢里,有紧张的深呼吸,有小声的鼓励。 车窗外,警车稳稳向前, 与大巴车保持着恒定的距离。 这是交管大队张拴虎“陪考”的第十年, 日历上每年的 6月7日永远标着特殊记号。 “放轻松,路上交给我。” 这句话,他对着不同的面孔,说了整整十年。 他紧握着方向盘,连换挡的力度都想精准到分毫不差。 直到大巴车稳稳停靠在考场外,孩子们一个个走进考场,他紧绷的肩膀才缓缓落下。 上午场考试结束前,他又早早等在原地,继续护送略显疲惫却依然坚定的同学们平安返校。 他和他的警车, 成了移动在大巴车前最令人心安的“护航标”。 每年三天,6趟往返,十年,就是60趟。 车轮丈量的不仅是距离,更是十年如一日的承诺 —— 车轮滚滚向前,在奔赴梦想的路上,你从不是孤身一人。 云端之上的“守望者” | 特巡警的双线护航 考点不远处,特巡警的指挥车静静停驻。 队员王凯和郎少伟紧盯着无人机监控屏, 他们的指尖悬停在操控面板,任务是全域扫描、实时预警。 提前三天,他们已和队友摸排了周边所有潜在干扰源。 此刻,他们的专注是空域安全的最后一道滤网。 屏幕中,无人机传回的高清鸟瞰图里,考生们仿若点点溪流,有序汇入校门。 无人机轻盈穿梭于蓝天之下,不仅严密监测着考点周边动态,还隔空“说”出暖心话语:“无极公安会全程守护你,祝大家金榜题名,得偿所愿!” 车外,特巡警队员小分队正进行最后一轮地面踏查。 携带处突装备的队员们如雕塑般静立,目光警惕地扫视人群外围。 希望整个勤务期间,这些装备都无需真正派上用场。 那专注的目光与脚步,只为打造出一个纯粹的战场。 第一天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敲响,人潮涌出。 那些路灯下弯腰的身影、摩托车上的荧光绿、 屏幕前凝神的目光、街巷中轻语的提醒, 又再次默默汇入车流。 请你相信,天亮之前,光已在路上。 只为你能心无旁骛,落笔生花。 |
关键词: |